文:香港勞權監察 特約記者 11月26日,47人香港初選案再次開審前的星期天,逾百人冒著寒風細雨聚集在倫敦中國大使館外,響應英國工會發起的聲援行動。這幾天,全球各地均見流散港人發起聲援行動,案件至今拖
1973年成立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於2021年9月通過啟動解散程序,經過兩年時間核數及變賣資產,近日落實向9.5萬名會員及榮譽會員,每人派發3190元。教協向會員發出的信件形容,這是教協最後一項會務,在完成相關程序後,會向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遞交解散通知,正式為有50年歷史的教協劃一句號。教協多年來不但為教師爭取合理權益,秉持為人師者言傳身教,在大是大非上從不缺席,平反六四、爭取普選到反修例等重大社會議題也勇於發聲,最終被政權趕上絕路。教協從小型工會發展至全港最大單一行業工會,縱然到今天已行至水窮處,但半世紀走過的路並沒有白行。雪泥鴻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1997年10月29日,臨時立法會廢除集體談判權條例。條例在香港主權移交前由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以私人法案形式提交並獲通過,但短短四個月便被廢除,曇花一現。缺乏集體談判權的保障,打工仔權益多年來飽受剝削,影響深遠。今年是廢法26周年,香港勞權步入冰河期,集體談判不但漸行漸遠,「勞動三權」中另外兩權-自由結社權及罷工權亦逐步被閹割。
提起何偉航 (Stanley)這名字,與當年一場轟動全港的碼頭工潮總是分不開。經歷風風火火之後,他卻選擇了轉職較低調的教育幹事崗位,以不同方式貢獻工運。直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受到時代的召喚,他毅然代表工黨參選區議會,由工運路走上參政途。國安法立法後形勢急轉直下,跟眾多區議員同僚一樣,他在2021年因拒絕宣誓決定辭任並遠赴英國。
民主派47人初選案,最後一名被告、前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8月28日完成作供。余慧明稱,從2019年社會運動政府對市民訴求視若無睹,至2020年醫護罷工吸取的經驗,若本身沒有足夠話語權,政權不會與其
裁定物流平台公司「Zeek斑馬到家」六名送貨司機追討欠薪得值,首次確立確立平台工作者並非自僱的案例,對同業極具參考價值。事實上,勞工及福利局兩年前已表示計劃透調查了解平台工作者的情況,但時至今日勞工處仍在蒐集數據的階段。反觀其他國家,早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保障平台工人權益,其中西班牙於2021年率先立法確立外賣車手僱員身份,歐盟更擬立法確立平台工作者的僱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