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7月15日於雪埠(Sheffield)舉行了第一次勞工權益講座及自主工運展覽,雖然當日滂沱大雨,但仍有不少朋友應約參與。
每遇打風落雨惡劣天氣,打工仔故然關心是否要外出上班,但取得「風假」,是否代表可安坐家中不用處理公司職務?「落波」後幾時又要重返工作崗位?我們整合了一些打工仔在打風或暴雨警告期間常見的疑問,好讓當風再起時,大家能認清自己在惡劣天氣下的勞工保障。
香港強積金制度(MPF)千瘡百孔,長期被批評投資回報低、手續費高。強積金管理局最新報告顯示,強積金投資回報連續兩個年度出現負增長,過去兩年累積虧損約1,660億元,平均每名計劃成員蝕約35,300元。「香港監察」早前發表報告,推算BNO簽證計劃推出兩年以來,有9.6萬移英港人被扣起強積金。這批原本可提早取回強積金的港人,被迫眼巴巴看著自己辛苦累積的退休金大縮水。
《港區國安法》實施三年,當局以「國家安全」之名全方位打壓人權,工會成為當局其中一個重點打壓目標,至少11個工會組織者先後被捕及定罪,超過175個工會解散。但在地工會組織者仍默默地以不同形式工作,他們頑強的意志,正是為何我們今天仍講國安法,讓更多人聽到他們的聲音的原因。
假自僱問題在香港職場存在已久,但港府一直未有正視,縱容無良僱主「假自僱、真剝削」。過去五年,勞工處處理了528宗涉及假自僱的申索個案,即平均每年逾百宗。自僱人士不受勞工法例保障,既無有薪假期,工傷也無
每兩年才檢討一次的最低工資,多年來被轟嚴重滯後。香港政府在4月底完成最低工資檢討機制首階段諮詢,大部分意見力撐將最低工資檢討周期縮短至每年檢討一次。民意方向清晰,但港府在日前開展的第二階段諮詢,竟又重覆要求公眾表達是否同意將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問題似是無限輪迴,但相信打工仔答案只得一個,就是最低工資一年一檢盡快落實,不容再拖。
鄧卓文(Alex)是前香港資訊科技界工會主席,工會是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成立,為受政治抗爭啟發的「新工會運動」一員。他後來更當選職工盟副主席,風高浪急之下,一直留守至工盟召開特別會員大會通過解散,2021年10月移居英國。
在香港當爸爸不容易。正當不同國家在面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時,都著力增加男士侍產假以及父母育兒假期與福利,透提供家庭友善的育兒環境,以鼓勵生育,反觀香港作為最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打工仔拗到出牙血才有5天侍產假,至於育兒假期更連樓梯聲也未曾響過,大落後於世界潮流。
2019年經歷反修例運動後成立的醫管局員工陣線(HAEA),曾經在疫症爆發之初發動醫護大罷工要求封關救港,羅卓堯 (Ivan) 便是時任工會副主席。政治形勢急劇惡化, HAEA 亦成為政權眼中釘,羅卓堯在2021年9月辭去工會職位後,離港前往英國。現時在英國NHS當護士的羅卓堯,早前亦加入了當地護士工會延續工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