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員薪酬調整報告:薪金凍結、最低工資變擺設!香港打工仔注定「越做越窮」?

回歸 28 年,香港企業與食肆接連執笠,經濟寒冬籠罩全城,但李家超仍「離地」高呼香港經濟「由負轉正」。香港勞權監察最新報告指出,回歸至今,打工仔實質薪金平均每年僅增長 1.4%,遠遠落後於企業不斷積累的巨額利潤。過去 13 年來,最低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僅上升約 1%,幾乎完全停滯。面對香港經濟環境越趨嚴峻,基層打工仔只會「越做越窮」。

最低工資輸台灣、輸日本,連墨西哥都追唔上,香港仲叫「國際城市」?

港府5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增至42.1元,兩年累積加幅5.25%,即平均每年僅加2.625%。其實多個國家早在年初已相繼調高最低工資,單計2025年加幅已跑贏香港,其中歐盟有22個國家設立最低工資制度,大部分加幅都超過6%,升幅最高的土耳其加幅更達30%。而位於北美的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增幅亦有12%。

紐約市數碼平台外賣員成功爭取最低工資167港元 香港仍原地踏步

香港平台外賣員一般被視為自僱人士,勞工保障無緣問津,在美國的紐約市,同是外賣車手,近年卻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紐約市長 Eric Adams 宣布,由 4 月 1 日起,紐約市超過六萬名數碼平台外賣員的最低工資將按通脹調高至每小時 21.44 美元(167港元)。紐約市是全美國首個為數碼平台外賣員設立最低工資的城市,讓長期被忽視的外賣員終於獲得更合理的薪酬保障。

最低工資加5 .25% 5月1日起增至42.1元
新方程式首實施 加幅及受惠人數同創新低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今年5月1日起將最低工資水平由現行每小時40元調升至42.1元,兩年只加2.1元,增幅5.25%。今次是首次按「可加不減」方程式調整最低工資,參巧通脹及經濟增長兩大指標,但得出的加幅卻是歷來最低,受惠僱員人數也創出新低,估算最多僅得36,700人因最低工資調整獲加薪。政府引入調整最低工資新機制,美其名讓員工共享經濟成果,實質卻是搵打工仔笨。

程展緯為公義發聲遭麥當勞解僱 由全民罷食大家樂說起

關注勞工權益的香港藝術家程展緯在麥當勞當兼職約半年,最近在社交平台及報章控訴麥當勞在2009年取消飯鐘錢,結果遭公司即時解僱。這讓人想起最低工資2011年實施前,本港大型連鎖快餐店大家樂也曾被揭發加薪同時扣減員工飯鐘錢,令部分員工收入不增反減,事件引發全城譁然,當時職工盟號召全民罷食大家樂,成功令集團撤回有關安排。同一剝削,不同時空,當年工會結集群眾力量討回公道,時移勢易,如今香港獨立工會遭打壓,大規模發發起抵制無良企業困難,但不消費也是正義,大家仍可自行抵制,讓被剝削的打工仔不至單打獨鬥。

告別2024 | 政治打壓 經濟受累 打工仔路難行

2024年即將結束,香港打工仔經歷了躁動不安的一年,年頭到年尾,結業潮未曾止息。港府在4月底提出將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原以為新安排能大幅改善勞權,但原來實際得益卻少之又少。民生政策漠視民生,政治打壓無日無之。爭議多年的《基本法》23條3月在立法會光速通過,在香港《國安法》基礎上進一步收窄人權和工會結社自由,與此同時,因《國安法》失去自由的三名工會領袖有的被處重刑,有的仍待審訊,釋放無期。

比較亞洲四小龍外籍家務工待遇 韓國外籍家務工月薪1.3萬高港1.6倍

香港生活水平高,雙職家庭十分普遍,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中老小,聘用外籍家務工成中產家庭的常態。香港自70年代起輸入外籍家務工,一直有聲音認為社會長期忽視外籍家務工對經濟貢獻﹐不論是薪酬、工時抑或居住條件上均有虧欠,政府早前宣布,外籍家務工規定最低工資由每月4,870加至4,990元,增幅2.5%。沒比較沒傷害,在香港外籍家務工調薪同時,韓國推出外籍家政服務人員試點計劃,菲傭月薪高達1.3萬,較港外籍家務工高1.6倍,且不用與僱主同住,每天工作8小時。

RFA|【勞權透視】施政報告勿再以國安遮醜 經濟逆境急需為勞工解困

香港特首李家超將於本周三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回顧上一份報告,整個政府眼中似乎只有「國家安全」,對於解決各項迫在眉睫的社會民生問題,乏善足陳。曾自誇「以結果為目標」的李家超上任後,劏房住戶數字有增無減,貧窮住戶收入插水愈扶愈貧,反映假大空口號無助改善實質施政。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