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最低工資增幅較港高逾一倍 一年一檢刻不容緩

英國政府上周宣布,明年4月將國民生活工資( National Living Wage)由現時每小時10.42鎊(101.8港元)增至11.44鎊(111.8港元),增幅9.8%,涵蓋範圍由現時的23歲及以上僱員,擴大至包括21至22歲全職人士。英國在1999年設立最低工資制度,每年調整一次工資水平,到2016年更推出國民生活工資,作為25歲以上勞工之最低工資率,國民生活工資與入息中位數掛勾。由2011年到明年,英國最低工資上升88%,反觀香港自2011年推行最低工資至今,工資水平只增加43%,兩地增幅相差逾一倍。港府遲遲未肯落實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令基層僱員工資長期滯後。

施政報告|勞工政策交白卷 一味搶人才擴至越南、尼泊爾、老撾

香港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講辭長202分鐘,但勞工政策卻交白卷,一味吸納海外人才來港,除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又開放越南、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然而勞工權益卻無寸進,打工仔關注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及修改418連續性合約規定兩大議題,政府繼續採取拖字訣,未肯落實推行時間表。 

外籍家務工10年間年加約一百元 遠低通脹 

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近34萬外籍家務工,佔香港勞動力近十分之一,但這批不可或缺的勞動力卻長期遭到不公對待。港府公布,外籍家務工今年最低工資調高3%至每月4,870元。近十年無論經濟好與壞,外傭工資增長總是在一百元左右徘徊。百多元在十年前夠食一日三餐,現在一份早餐都花掉一半。勞動有價,這點不會因種族與國籍而有所區別,家務工作為香港家庭的強大後盾,她們理應得到合理的薪酬待遇。

平台經濟興起 多國改革勞法保障平台工人 港府兩年原地踏步

裁定物流平台公司「Zeek斑馬到家」六名送貨司機追討欠薪得值,首次確立確立平台工作者並非自僱的案例,對同業極具參考價值。事實上,勞工及福利局兩年前已表示計劃透調查了解平台工作者的情況,但時至今日勞工處仍在蒐集數據的階段。反觀其他國家,早推出一系列政策改革保障平台工人權益,其中西班牙於2021年率先立法確立外賣車手僱員身份,歐盟更擬立法確立平台工作者的僱員身份。

打風黑雨點算好?打工仔惡劣天氣工作安排Q&A 

每遇打風落雨惡劣天氣,打工仔故然關心是否要外出上班,但取得「風假」,是否代表可安坐家中不用處理公司職務?「落波」後幾時又要重返工作崗位?我們整合了一些打工仔在打風或暴雨警告期間常見的疑問,好讓當風再起時,大家能認清自己在惡劣天氣下的勞工保障。 

「你支持最低工資一年一檢嗎?」多數意見表態支持 政府諮詢無限輪迴重覆問 

每兩年才檢討一次的最低工資,多年來被轟嚴重滯後。香港政府在4月底完成最低工資檢討機制首階段諮詢,大部分意見力撐將最低工資檢討周期縮短至每年檢討一次。民意方向清晰,但港府在日前開展的第二階段諮詢,竟又重覆要求公眾表達是否同意將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問題似是無限輪迴,但相信打工仔答案只得一個,就是最低工資一年一檢盡快落實,不容再拖。 

/

香港侍產假福利大落後   難怪出生率全球最低 

在香港當爸爸不容易。正當不同國家在面對出生率下降的問題時,都著力增加男士侍產假以及父母育兒假期與福利,透提供家庭友善的育兒環境,以鼓勵生育,反觀香港作為最球出生率最低的地方,打工仔拗到出牙血才有5天侍產假,至於育兒假期更連樓梯聲也未曾響過,大落後於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