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英港人就業調查】近半人不知有工會 語言、交通、缺求職經驗並列搵工主要困難

伯明翰大學商學院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馥盈博士與移英港人團體West Midlands Hongkongers Support CIC 於9月22日公佈移英港人就業情況調查結果。調查在今年5至7月進行,成功訪問449名移英港人,近七成為35至54歲並持有大學或以上學歷的人士,約半數常住西密德蘭(West Midlands),過半數已在英國定居一年或以上。

日本「民主人權無國界」香港討論會

九月中旬日本團體Attac-Japan, JCA-NET及「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亞洲未來倡議」在東京合辦了一場「民主人權無國界」香港討論會,分別由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無國界社運編輯委員區龍宇從英國線上參與擔任講者,東京大學文研科教授阿古智子現場出席作評論嘉賓,超過50參加。參加者之中,除了大部份來自日本外,亦包括留日的香港人及中國流散人士。

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回顧9/2023 

我們在九月分別與好鄰舍教會和West Midlands Hongkongers Support CIC,在曼城(16/9)和伯明翰(22/9)合辦「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及「香港工運歷史展覽」,出席的港人十分關注在英的勞工權益,踴躍發問,交流氣氛熱烈。

流散工運人專訪 | 何偉航從職工盟到英國TUC的工運旅程 

提起何偉航 (Stanley)這名字,與當年一場轟動全港的碼頭工潮總是分不開。經歷風風火火之後,他卻選擇了轉職較低調的教育幹事崗位,以不同方式貢獻工運。直至2019年反修例運動爆發,受到時代的召喚,他毅然代表工黨參選區議會,由工運路走上參政途。國安法立法後形勢急轉直下,跟眾多區議員同僚一樣,他在2021年因拒絕宣誓決定辭任並遠赴英國。

流散工運人專訪 | 社福工會人移英籌組港人組織 許麗明盼延續港人抗爭精神 

無論在工會以至示威現場,許麗明經常為同僚發聲,面對高牆毫不畏懼,冷靜擔當調解角色,一直同行至找到出路。縱然承受沉重壓力,她還是堅守至最後一刻。從煙霧瀰漫示威現場走至安靜沉穩的英國,許麗明卻沒有在彼邦樂土停下來,來英不足一年即成立組織團結在英港人,繼續宣揚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延續同路人未完成的夢想。 

/

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回顧8/2023

繼上次於雪埠(Sheffield)舉辦「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後,我們於剛過去周日(6/8)及周二(8/8)在曼城及伯明翰與不同團體合辦兩場「在英港人勞工權益講座」及「香港工運歷史展覽」,反應踴躍,兩次活動共吸引超過100人出席。

/

4.18修例建議換湯不換藥 無助堵塞法例漏洞

日前有報導指,勞工處有意將現行4.18條例作出修訂,由以往連續4星期、每星期最少工作18小時,更改為以連續4周的總工時計算,具體建議方案包括72、68或60小時等。現行4.18規定令不少兼職工員工失去各項勞工保障(例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產假、長服金遣散費等),更製造法律漏洞令無良僱主有機可乘,為人詬病。不過,綜觀報導所列的不同方案,只是換湯不換藥,難以堵塞現時法例漏洞,甚或可能製造新的零散工剝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