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不足半年多2,700人失業或開工不足 僱主壓價低薪職位湧現

輸入勞工政策對建造業工人的損害陸繽浮現,去年10月底起建造業外勞陸續抵港,統計處數字顯示,不足半年本港已多了2,700名建造工人失業或開工不足。早前有紮鐵工向傳媒控訴被壓價,我們5月中在勞工處互動就業網搜尋建造業空缺,發現5大輸入外勞最多的工種中,不少空缺薪金遠低於外勞價,個別職位的人工更相差超過一半,例如有公司聘請木工,日薪最低僅得800元,較外勞1,800元低56%。

堅守信念拒向暴政投降 緬甸工會的抗爭之路

2021年2月1日緬甸發生軍事政變,令原本正朝民主自由蹣跚而行的國度一朝崩塌。三年過去,緬甸的政局仍動盪不安,聯合國在政變三周年發聲明對該國不斷惡化的局勢表示深切關注,指已有數千人被殺害,200多萬人被迫離開家園,1.86億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佔總人口三分之一。這些可怕數字背後,藏著一群堅毅不屈的抗爭者,他們為爭取人權與自由幾乎獻出所有 — 緬甸工會是三年前「春天革命」的主要推手,多名成員因此流亡、被捕入獄甚至受酷刑致殘,但他們仍堅守信念。

最低工資新機制|一年一檢再拖兩年  出橫手壓抑工資增長

香港行政會議通過將最低工資由每兩年檢討一次,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與本地生產總值(GDP)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兩大數據掛鈎,但前者設增幅上限,而首個按新機制得出的最低工資更要延至2026年5月1日才生效。政府表示,反映經濟增長因素上限封頂1%,而且有關增幅要先扣除過去十年平均增幅,及加幅只能佔增長的百分之二十。

我們按政府數字統計,最低工資實施以來,只有四年(2011、2017、2021及2023)能符合此規定,獲通脹以外額外增幅。但七除八扣之後,工人分享的只得「餅碎」。假設當年經濟增長3%,過去年平均增幅為2%,最低工資可獲通脹以外額外增幅僅為: (3-2)x 20%= 0.2%。如果當年甲類物價指數為2.5%,則最低工資增幅2.7%。

消失了的勞動節遊行 建制工會連續兩年隱形

勞動節將至,今年五一世界各地如常有遊行示威,為打工仔爭取權益,唯獨香港例外。本港兩個建制派工會工聯會及勞聯表明今年再度棄辦五一遊行,其他獨立工會亦脅於政治形勢未有申辦遊行。今年是基本法23條立法後首個勞動節,特首李家超聲稱立法讓香港可以昂首闊步在由治及興大道上全速前進,但一個連勞動節遊行也容不下的社會,到底是向前邁進還是開倒車 ?

無視結業潮 飲食業逾萬人無工開 半年輸入逾千外勞

港府去年9月4日起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26個非技術及低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勞工處最新數字顯示,短短半年間,已有2,318名外勞獲批來港從事過往不得輸入的工種,以飲食業佔多數,當中分別有643人及419人從事侍應及初級廚師。現時本港飲食業有逾萬人處於失業狀態 ,但計劃至今卻已引入逾千名外勞,在越趨嚴重的結業潮下,對本地工人簡直是雪上加霜。

港爆結業潮 破欠申請激增 勞動市場危機四伏?

兩年前武漢肺炎疫情期間開設的Facebook專頁「全港執笠大結業關注組」,早前改名「全港店舖執笠結業消息關注組 (店舖/ 餐廳/ 零售/ 小店/ 大集團) 」,網民紛紛上載店舖結業消息,網頁迅速爆紅,成員人數突破30萬人,疑因太受關注日前受壓再次改名為「全港店鋪消息關注組」,把「執笠」兩字刪去。紙包不住火,結業潮已成為港人熱話,有網民更留言擔心下一波會出現裁員潮、失業潮及減薪潮。

Shein傳英國上市惹爭議  生產鏈涉使用強迫勞工 日做18小時

來自中國的超快時尚品牌(ultra-fast fashion) Shein計劃在美國紐約上市受阻,有消息指該公司擬改在英國倫敦上市,如果成事或是倫敦史上最大宗首次公開募股(IPO)。 Shein事業版圖極速擴張同時存在不少爭議,包括被指使用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工,生產線有工人每天被迫工作18小時,每件衣服的報酬僅得3便士(即約港幣3毫)。 Shein移師英國上市的消息引起國內憂慮,2022年5月英國政府宣佈將審議新的現代奴隸制法案,但報導指有關法案的審議工作已無疾而終,本屆政府並未提上日程。

有返工無收工On Call 24個鐘 我們需要離線權

作為打工仔的你,總會試過下班後收到老闆的奪命追魂call,又或者被上司的電郵及短訊疲勞轟炸。放工後收到訊息「已讀不回」在香港彷彿是死罪,但在外國已有不少國家立法保障員工下班後的「離線權」(The right to disconnect),讓僱員可真正放工休息。台北市政府於2023年亦訂定指引,提醒僱主應維護勞工休息時間之離線權。香港勞權發展一直停滯不前,遑論立法保障離線權,目前連指引甚至提上日程討論也未有。

新登記工會三年銳減九成半 219個解散 建制工會現形

港勞工處職工會登記局最新數字顯示,2023全年僅有25個新工會成立,較2020年495個大跌九成半,去年有43個工會由登記冊除名,過去三年累積有219個工會消失,令已登記的職工會數目由2021年底高峰時的1,527個,減至去年底1,436個。跟2020年之前的三年比較,只得11個工會除名,這個驚人增幅充份說明社會高壓對工會組織空間的傷害。香港工會運動進入冰河期,獨立自主工會自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遭受打壓,建制工會在重要議題上又未有為工人發聲,以致香港勞權失守。

打壓谷底中我們更需要堅守

國際人權服務組織(ISHR)3月14日在日內瓦主辦中國人權捍衛者曹順利逝世十週年紀念活動,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當局打壓人權捍衛者的行為。活動亦展示在中國、西藏、維吾爾、香港等不同受迫害的人權捍衛者的照

1 ... 6 7 8 9 10 ... 19